- 课本
- |
- 条目
- |
- 百科
- |
- 诗词
- |
- 字典
绘画流派问答
作者: 未署名
1 - 10, 共 56 个条目
青藤白阳
明代水墨大写意花鸟画的代表画家徐渭、陈淳,被后人誉为“青藤白阳”。徐渭的水墨大写意,用笔狂放,墨法变化多端,出神入化,自成一家。徐渭还擅长行草,运笔一如泼墨花卉,不拘绳墨,腾挪多姿,为明代书法注入了鲜活的气息。陈淳山水师法宋元,萧疏苍秀。与山水画相比,陈淳花鸟画的成就更高,他的没骨写意花鸟画,深具特色。 |
六朝三杰
六朝三杰是指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六朝时期画家。顾恺之、张僧繇,南朝梁时人。对绘画有独特创造,画山水不以笔墨勾勒,史称“没骨山水”,自成一家。陆探微,南宋时人。有名于时。其用笔有“连绵不断”的特点,称为“一笔划”。这三人各有特色,各具特长,时人称六朝三杰。 |
六朝四家
六朝指三国的东吴、东晋、南朝的宋、齐、梁、陈,皆以建康(吴名建业,江苏南京)为首都。四家,画史上指东吴曹不兴、东晋顾恺之、南朝宋陆探微、南朝梁张僧繇。唐代张怀瑾评六朝画谓:“张(僧繇)得其肉,陆(探微)得其骨,顾(恺之)得其神。”六朝画罕见,尤以曹不兴之迹无存。元代汤后土认为曹不兴《兵符图》一卷,“笔意神采,疑是唐末宋初人所为”。 |
南宋四家
南宋四家指中国画史上的南宋院体山水画家李唐、刘松年、马远、夏圭的合称,亦称“南宋四大家”,亦有“李刘马夏”之称。四家画属豪纵简略一路画风。初无此称。元代汤垕谓:“南宋画院诸人得名者,若李唐、周曾、马远、夏圭、李迪、李安忠、楼观、梁楷之徒,仆于李唐差加赏识,其余亦不能尽别也。”倡此说者为明代唐寅题刘松年《春山仙隐图》,有所谓“李刘马夏”之称。 |
元四家
“元四家”是元代山水画的四位代表画家的合称。主要有二说:一是指赵孟頫、吴镇、黄公望、王蒙四人,见明代王世贞《艺苑卮言·附录》。二是指黄公望、王蒙、倪瓒、吴镇四人,见明代董其昌《容台别集·画旨》。第二说流行较广。 也有将赵孟頫、高克恭、黄公望、吴镇、倪瓒、王蒙合称为“元六家”。画风虽各有特点,但主要都从五代董源、北宋巨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,重笔墨,尚意趣,并结合书法诗文,是元代山水画的主流,对明清两代影响很大。 |
明四家
明四家亦称为“吴门四家”。指中国画史上沈周、文征明、唐寅、仇英四位明代画家。他们都在江苏苏州从事绘画活动。因苏州古为吴地,故又称、沈、文、唐、仇为“吴门四家”。四人中沈周、文征明都擅长画山水,上承北京山水画的传统;唐寅山水、人物都很擅长,他以南宋院体为法;仇英以工笔人物、青绿山水见称。四人各有所长,先后齐名。 |
清初四王
清初四王是指王时敏(1592~1680),王鉴(1598~1677),王翚(1631~1717),王原祈(1642~1715),又称江左四王。四人画风接近,按传统审美模式的心理定式,形成“四王”画派,当时以正统地位雄踞于画坛。“四王”属于正统画派,同时也属文人画家,他们倡导南宗的绘画风格,创造出了另一种新风格。将中国画的笔墨水平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。 |
清初四僧
“四僧”是指原济(石涛)、朱耷(八大山人)、髡残(石溪)、渐江(弘仁)。前两人是明宗室后裔,后两人是明代遗民,4人均抱有强烈的民族意识。他们借画抒写身世之感和抑郁之气,寄托对故国山川的炽热之情。艺术上主张“借古开今”,反对陈陈相因,重视生活感受,强调独抒性灵。 |
4dd2230e7e021e5b512022cb4dd2230e7e021e5b512022cc4dd2230e7e021e5b512022cd4dd2230e7e021e5b512022ce4dd2230e7e021e5b512022cf4dd2230e7e021e5b512022d04dd2230e7e021e5b512022d14dd2230e7e021e5b512022d24dd2230e7e021e5b512022d34dd2230e7e021e5b512022d4
用户评论和纠错